艾佛勒斯峰(Mt. Everest),標高8848公尺(2006年中國最新測量數據為8844公尺),是亞洲最高峰,同時也是地球最高峰,與北極點和南極點並列地表的第三極,位於尼泊爾與西藏邊界,無數的登山者將她列為攀登的夢想,也有無數的登山者,為了她而留下了生命,艾佛勒斯峰,尼泊爾人叫她Sagarmatha,西藏人叫她Chomolungma珠穆朗瑪峰,同樣是指天上最神聖的女神,臺灣人習慣稱她~「聖母峰」。
第一位測量到艾佛勒斯峰的西方人是英國的爵士Sir George Everest於1865年測量印度殖民地時所發現,後來西方世界便以它的名字作為這座山峰的命名。也由於攀登困難度極高,艾佛勒斯峰一直到1953年才由紐西蘭的Edmund Hillary和尼泊爾雪巴族的Tenzing Norgay從南邊登頂。而台灣人則在1993年由吳錦雄首度登頂,以及1994年拾方方登頂後失蹤、1995陳國鈞與江秀真(第一位台灣女性登頂)、1996高銘和等人的登頂紀錄。
攀登艾佛勒斯峰由於極高的海拔高度所帶來的低氧、低壓、低溫以及強風等極度惡劣環境,造成攀登過程的高度危險,近年來雖然已經有許多商業隊伍以收費帶隊攀登艾佛勒斯峰為業,仍然時常發生嚴重的傷亡。不過即便如此,全世界的登山家依然以艾佛勒斯峰為最主要的舞台,挑戰人類與自我的極限,例如1978義大利著名登山家Messner與奧地利登山家Peter Habeler第一次完成不使用氧氣瓶登頂成功、1980年Messner單人獨攀登頂、1980年波蘭登山家Cichy和Wielicki首度完成冬季的登頂、2001年Erik Weihenmeyer完成首位盲人的等頂等等,都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偉大壯舉。
攀登艾佛勒斯峰一般有二條傳統路線,一條從尼泊爾攀登她的南面,一條則從西藏攀登她的北面,攀登天數約在70天左右,通常從基地營開始,必須逐漸建立四個以上的高地營,進行物資運補以及高度適應,再完成登頂。除了傳統路線之外,東西南北各面皆有各國登山家開創出許多不同的變化路線,展現人類極限的無線潛能。
艾佛勒斯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之上,喜馬拉雅山脈則是全世界最高、最大的山脈,從中亞的帕米爾山塊一路延伸過來的喜馬拉雅山脈,有超過一百座的高山海拔高度超過7200公尺,有14座巨峰海拔超過8000公尺,是全世界豋山探險者的聖殿。
名稱 | Everest、Chomolungma珠穆朗瑪峰 |
高度 | 8850公尺,29030英呎(最新測量高度為8844公尺) |
經緯度 | 27° 59' N, 86° 56' E |
所在國 | 尼泊爾、中國 |
首登紀錄 | 1953.05.29,Sir Edmund Hillary和Tenzing Norgay Sherpa |
最近城市 | Kathmandu—Lukla—BC |
出入機場 | 加德滿都 |
所在山脈 | Great Himalaya Range |
基地營 | BC 17500英呎,5300公尺 |
攀登營地 | BC(5300)--C1(5945)--C2(6402)--C3(7164)--C4(7926)--TOP(8850) |
攀登難度 | 極困難 |
攀登路線 | 南北面各多條路線 |
攀登天 | 70天左右 |
交通 | 台北—轉機—飛加德滿都—飛Lukala—步行至BC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