領隊報告(六):堅持與抉擇

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在登完聖母峰後講了一句話:「因為它在那裡」,成了登山界的名言。當登山人被問到為何去登山?常會說:「因為山在那裡」。然而登山挑戰的實際內涵,除了是個人體力與毅力的實現之外,更是自我負責、經驗發揮、知識與判斷的綜合表現。挑戰全世界最高的聖母峰,除能成就個人的最大榮譽之外,更是整體團隊能力的考驗。

本隊依據台大林博雄教授所提供詳盡的氣象資料及隊員狀況擬定於5/16或5/17日為登頂的日期,故休養計畫、高地營運補計畫皆在此原則下進行準備。雪巴與隊員之安排結隊也考量雪巴與隊員之個別特性,及隊伍整體作戰策略下完成配對計畫。

伍玉龍加Nima一組,其特性為速度及體能最佳,登頂意志力最強。黃致豪加Puba一組,其特性除速度、體能、意志力外,致豪負責攝影機工作,而Puba的攝影經驗亦有可以互相照應工作。謝穎泝與Minma一組,其速度與個性較接近,可以並肩作戰。江秀真與Sandu一組,秀真為女性,天生需呵護,尤其她負有二側登頂聖母峰之大責,派出我們的雪巴頭Sandu來照顧她,因Sandu個性溫和、有責任感、更善於照顧人。上述之安排除針對雪巴及隊員之特性,在整體作戰亦考量如下:

1.若前面組先登頂,則有激勵士氣,鼓勵後面組登頂之勉勵。
2.前面組因登頂速度較快,氧氣使用量相對減少,可以供後面組較高派量氧氣使用,並有備份可下降到較低營地。
3.前面組先回下撤營地,準備接待及照護後面組,因較晚下撤會帶來身體與心靈的疲乏。
4.前面組先下撤之雪巴於必要時可支援上方下撤中之其他組員,確保整體安全。

登頂所使用之四公升之氧氣瓶因嚮導公司尚未送達,故改用三公升之氣瓶,在考量登頂時隊員之負重狀態,第四營以上隊員改用雪巴使用之四公升氧氣瓶,以降低隊員之背負重量,而雪巴改用三公升氧氣瓶,即隊員出發時,每人背四公升氧氣一瓶,吸四公升氧氣一瓶。而雪巴每人背三公升二瓶與四公升一瓶。

天有不測風雲,5/10後山區持續降雪,尤其5/11、5/12雪量加大,基地營與山區一片雪白,大夥躲進帳內或下撤休養,BC陷入安靜之中。雪量超乎天氣預報之量,又傳出C3到C4之間因為有人強行登頂不成後,下撤途中不幸跌傷的消息,身為領隊心中有些許的不安與猶疑。

5/12日清晨很早醒來,頭有點痛(這是到達BC以來的第一次),呼聯絡官四處打聽商業隊伍之登頂日期,及招來雪巴頭Sandu面商大計。Sandu承認,如果只有四名雪巴要承擔由C4到峰頂的開路及協助工作是不可能的事情,而聯絡官也捎來各隊大多於5/19後陸續安排登頂事宜。

至此,「形勢比人強」、「識時務者為俊傑」,各種古今名言湧上心頭,經與經理阿展商議,於下午五時時分宣佈本隊登頂日期延至5/19日。

心中石頭放下,頭也不痛了,雖然登頂日期延後,可能有負大眾期望,但登上聖母峰就像中狀元一樣,必須十年苦讀,發揮智慧,運用資源,在老天眷顧下才能成就,希望大家繼續支持,並共同為我們祈禱。

4 則留言:

chen 提到...

各位辛苦了,
請記住"來日方長",
務必以安全為第一考量,
加油!!

Ting-Yi Wu 提到...

攀登得過程一定充滿著不確定,
無論是否此行可否成功,
您們都是偉大的勇士,
特別向以前的指導老師伍老師說一聲:
加油!能認識您真的是我們山社的榮幸。

七頂峰加油!!!

Ericc35 提到...

各位加油啊!!!
安全為重, 山是不會跑的!!!

P.S. 遇到Ed Viesturs別忘記跟他合照喔~~~ :-D

匿名 提到...

秀真加油!各位辛苦了!
閱讀領隊報告(六)有點小意見
關於英國登山家馬洛里是否曾登頂聖母峰一事
至今仍是登山界的公案
因為他在1924年攀登聖母峰後失蹤
1999年有人找到他的屍體
但仍未能找到他曾登頂的直接證據
更不要說還能聽到他登完聖母峰說了什麼話了
"Because it is there". 應該是他要去登聖母峰前說的吧?
領隊加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