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眼看見奇萊北峰的雪白稜脈
大年初三,清境農場大塞車,坐了七個鐘頭的車終於抵達松雪樓登山口
,在登山口重新整理了一下裝備,由於分成二個小組攀登,總計攜帶了二條9mm*50m的半繩攀登繩4條、雪樁五支、冰樁4支、扁帶繩環20條、岩釘10支、雪鏟1支、有鎖無鎖鉤環、冰斧冰鎚、帳篷四頂...等各式裝備,望著冰封的奇萊連峰,大夥心中充滿興奮的出發囉!
這是這一次的奇萊攀登隊成員,包括顧問何中達老師以及培訓隊員(左起)星雯、啟宏、小黑、小小黑、世軒、冠洲、秀真、元植、然國還有照相的基地營工友,共計11位成員,來自全國各地的英雄好漢,夠成了一組意思的團隊呢!
剛剛從四川冰攀回來的冠洲,頭上戴的是「全球14座八千探險」計畫的帽子,以積雪的奇萊連峰當背景,饒有一番興味...
傍晚五點多左右,大家陸續抵達第一天的營地~成功山屋,晚上大家各自料理自己風格的晚餐,每個人的風格與作法都不一樣,到底雪地攀登大家對於糧食有怎樣的想法與準備呢?照下來給大家分享....,上面這個是秀真的關廟麵,加上蔬菜與肉片,簡單好吃...
來自宜蘭的冠洲,堅持台灣傳統的白米飯,哈,果然是硬調子的登山者,不過好像也煮得不會很久久可以初吃了。
這是一切講求「快速」的然國的晚餐,先用冷水把慈濟的乾燥米泡開,再加水與乾糙蔬菜等煮熱,就變成快速又好吃的湯飯囉!至於基地營工友的晚餐呢?由於過年期間事情太多,隨手從家裡的廚房櫃子中抓了一包吃剩下的有機筆型義大利通心粉,加上一點點冰箱隨手帶來的切達起司塊,用馬鈴薯濃湯包當成湯頭調味一下,吃起來也是美味又方便呢。
至於燃料的部份,由於雪地需要融雪煮水,基地營工友在這五天四夜的行程之中,總共準備了二罐230g的瓦斯罐,大約用掉了1.5罐的燃料,不過我使用的是傳統的瓦斯爐頭來煮,如果能夠改用新一代的聚熱式或熱傳導式的爐具,應該是一罐瓦斯罐就綽綽有餘了,想到這裡,又快要擋不住趕快去敗一台的念頭了...
晚上當然不能閒著囉,既然是在山屋當然要利用環境好好上課囉....今天啟宏與大家分享登山的穿著心得,引起了不少的回應,包括小黑、秀真等人,大家分別根據自己在高海拔的攀登經驗,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,基地營工友在旁邊看得其實是滿感動的,因為可以感覺得到大家都非常誠懇的分享自己的知識與經驗,甚至有一種好像在「傳承」的感覺,就在這奇萊的成功堡之中,奇萊的山腳下,一群人彼此傳頌著屬於山的一段段神話與傳說。
言歸正傳,其實啟宏引起的討論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~絕對不能以台灣的穿著習慣(也可說是攀登習慣)來面對國外高海拔的攀登環境!例如等到天氣變化再添加衣服等在台灣再平常不過的習慣,再五千公尺以上的高峰上,環境變化速度之快、幅度之大,是根本沒有機會讓攀登者停下來喘口氣,當然更不用說停下來好好的穿個衣服、褲子甚至手套,因此一開始的判斷錯誤,輕者只是無法登頂,重者甚至危及安全。說到這個,基地營工友就曾經再Kilimanjaro有過非常慘痛的經驗啊~~~
小黑也跟大家分享了他在希夏邦瑪還是聖母峰(我忘了...)的一次慘痛經驗,就是在攻頂回來之後,由於極度的疲倦,偷懶沒有徹底清除手套上的雪粒,或者更換新的手套,就倒頭鑽入睡袋之中呼呼大睡,結果隔天早上起來,手指頭已經發黑了....,這讓我聯想到日本的山野井泰史在攀登格重康峰的時候,也是有一晚因為太過疲累,忘了清除襪子上的雪粒,隔天子上腳趾就發生了凍傷的狀況,而影響到之後的攀登狀況。
這些都是看起來非常細節的小事,但卻又是活生生的,非常寶貴的經驗之談,隔天,何老師還一直跟我讚嘆這個夜晚的美好....他說如果台灣的登山界可以有更多類似這樣的機會,讓更多寶貴的登山經驗獲得更多的交流與再進化,那實在是太Perfect了!
當然,基地營工友也是非常感動於這次的培訓隊員彼此的真誠互動,希望這樣的平台能夠每年持續下去,讓彼此React出來的能量有如核反應爐一般,超越彼此原有的總和還要多出更多、更多.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