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三月才剛從南美最高峰_阿空加瓜峰成功登頂回來,接著五月中又出發前往北美。這次的目標是北美最高峰_麥肯尼峰,位在美國的阿拉斯加,非常接近北極圈。這兒的年均溫約為零下30度C左右,而冬季的平均溫度更低約在零下60度C,即使是夏季因風寒效應與經常性的強風,平均溫度也只有零下30~40度C之間。終年冰天雪地,麥肯尼峰的高度雖僅6194公尺不及八千,但因著緯度的關係,挑戰難度不輸八千公尺以上的高山,所以被稱為攀登聖母峰的前哨站。對於來自亞熱帶的我們來說,這真是個非常嚴峻的考驗。
除了嚴峻氣候之外,麥肯尼峰因為終年積雪的雪地地形,更是充滿許許多多的看不見的危險。其中就屬冰河裂隙最為恐怖,尤其是在較為溫暖的夏季,冰河遇熱漸漸溶解,往往造成更多也更大的裂隙。更加深了整個攀登過程的危險性與不確定性。
為了能更加了解冰河地形與磨練更好的雪地攀登技術,歐都納公司這次特別贊助所有隊員,參加阿拉斯加登山學校的專業訓練。5/18-5/29日在這十二天的訓練過程中,我學到了非常多非常寶貴的經驗,包含特殊裝備的準備與使用、登山的態度、雪地攀登技巧,更重要的是學會雪地的救難方式,包括自救與救人,在接下來的攀登麥肯尼峰的過程都派上了用場。原本對麥肯尼峰的陌生,因接受此訓練後而瞭解麥肯尼峰的種種,登山學校的教練非常嚴謹,訓練過程的艱辛,慘烈這兩個字還不足以形容。5/31-6/6日在當地休息一週〈採購攀登糧食及攀登裝備的再確認〉。
6/7-6/30日這次麥肯尼攀登之行由我擔任領隊一職,從規劃行程開始都由我負責。因為這已經是第四座山了,隊員之間也培養的相當的信任與默契,所以此行一切皆很順利平安。在採買完所有的裝備與糧食之後,先到國家公園辦妥入山證後,國家公園巡山員為攀登麥肯尼峰的每一支隊伍,做詳細的攀登解說與注意事項的引導。接著就等搭乘小飛機進入了麥肯尼峰的基地營〈因為天氣的好壞是決定小飛機的飛行與否〉我們足足等了一天。已經算很快了,許多隊伍一等就是三天五天的,常有的事。6/8日我們一早就搭上小飛機,興奮是從眼神直射出來。像是期待一輩子是的,原來等待是那麼煎熬的,尤其是還未完成的夢。這次我們沒有聘請響導與挑夫,完全靠自己的團隊獨力攀登。其實在這兒是請不到挑夫的,或許這就是美國的精神吧!一方面是我們已受過專業訓練,另一方面則嘗試驗收訓練成果與團隊默契。
6/8日約早上10點,經過空中精彩絕倫的飛行一小時,一眼望去全是冰山冰河,手裡的照相、機攝影機都捨不的關掉,卯足電池痛快的拍攝。直到飛機降落在基地營的那一刻,我們終於來了麥肯尼峰。先是到巡山員那裡報到,接著領取燃料,借用免費雪橇,於是我們決定在此休息一晚,隔天才開始攀登。在高地營之前的路線都是較為平緩的雪坡,所以都利用雪橇來托運裝備。沒有犛牛或麋鹿來幫你拖運,通通靠自己的力量,拖著雪橇一步一步往上爬。我們每個人身上裝備約10公斤,背上背著約20公斤的背包,再拖著載著約30公斤裝備的雪橇〈真是最佳的減肥班,下山後我足足瘦了6公斤之多〉,平緩的雪坡還沒問題,當遇到爬坡連抬頭都不敢呢!如果一抬頭發現陡坡還一大段那……..雙腳就會不聽使喚,容易打結。在這裡是不能自己單獨行走的,必須與夥伴結繩隊一起前進,才能確保安全。尤其是要通過冰河裂隙的時候。
在攀登過程中,前半段的行進好像除了累,再也沒有其他的形容詞了。還好大家的高度適應狀況都非常良好,所以我們一路往上挺進,比預定的登頂日提早三天到了5300公尺的高地營,就等待天氣穩定的登頂日到來了。高地營的生活機能相當不便,燃料也有限,吃的多半是太空食物、快熟、輕巧、熱量高。此行隊員-致豪因皮膚過敏,稍稍影響攀登心情,因此大家都避免讓他吃易引起過敏的食物,如蝦或海鮮之類。而談到大…小便一事,在高地營就成為麻煩事嘍!
在北緯63°海拔5300公尺的高山上光著屁股上大號,是什麼感覺你可以想像嗎?帳篷內低溫曾經到達零下30℃,帳篷外呢?那就凍僵吧!哈哈!只要出的去全都會結冰。
今年山上的天候狀況一直很不好,據國家公園統計,五、六月成功登頂的人數非常少,或許也跟地球暖化有很大關係。因為暖化的關係,劇烈的天氣變化越來越多且嚴重,也使得適合登頂的天氣穩定空窗期的時間越來越短,這更加深了登頂的危險。6/17-6/18日我們也在高地營被大風雪困了兩天無法登頂,直到當地6/19日風雪平靜後,冒著新雪覆蓋雪地的危險,雖然頂著大太陽卻穿著厚重的羽毛衣行進,竟發現手錶溫度計顯示0℃,剛開始還以為手錶壞了呢!這一路陡坡不斷,直到順利通過劍脊等危險地形〈踩踏點只容許一隻腳的寬度,夠小了吧!不小心掉下去,至少得摔1500公尺的高度〉,在寒冷的低溫下足足走了7個小時,於當地時間下午五點登頂成功。
雖然登頂成功,但並不表示真的成功了。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難,從頂峰下來是需要靠兩個膝蓋拼命的煞車,回到高地營都晚上九點了,而且四肢無力。接著在6/21日下午2點在下山的過程,更是充滿危險,尤其是冰河裂隙,比上山時變得更多又更寬。明明看見前面的夥伴已經安全的跨過去,沒想到我一腳踩下竟然就摔了下去,掉下去到底是什麼感覺呢?就像掉進大白鯊的嘴裡,會被生吞似的,還好大家都受過訓練知道要如何救援,我前面的致豪立刻趴下,用冰斧扣入雪地〈所謂的滑落制動〉,穩定自己之後,再慢慢把我拉上來。這真的是非常恐怖的經驗,此時你就會感受到團隊互助是多麼的重要。為了搶時間我們最後決定一口氣直奔基地營,因為白天雪融的快,要過冰河裂隙恐怕風險更大。由於當地是永晝,因此不需使用頭燈,我們從4330公尺直下2200公尺,途中只在第二營地簡單用餐後,又繼續趕路。也巧遇兩位盲人需要協助,視茫茫的他們狀況連連,但台灣人是有情有義的,一路協助到底。沿途我們也使用Garmin 公司提供的GPS來尋找沿途埋設的寶物-『垃圾』及路跡記錄。經過14個小時的奮戰從下午到清晨〈白天到還是白天〉終於目睹永晝的黑夜,那一幕就好像夢境般的朦朧。快到基地營時還一度下大雨,幸好大家都很平安順利回到基地營,身為此行攀登領隊的我也鬆了一口氣。本想可以提早回家,沒想到麥肯尼還不想讓我們回去。6/21日自從下到基地營之後,天氣一直很不好,小飛機沒有辦法起飛,我們被困了整整四天四夜,於6/25日傍晚8點30分終於搭上小飛機。離開基地營,當小飛機再度起飛時,大家的心情在興奮中,多了一份自心底湧出的成就感。
世界七大洲七頂峰,到了麥肯尼已經成功攀登第四座高峰,每一座山峰都有其獨自與神聖的美,唯有懷抱著虔誠與感恩的心才有機會能親近山,登上頂,一睹壯闊的容顏。很感謝歐都納公司的贊助,也感謝嘉義大學師長們的支持和鼓勵,接下來還有三座山等著我,我會繼續努力繼續加油。
此行我誠心的感謝隊員們的合作與團結,經過無數的考驗我們成功的結合在一起,同甘共苦共患難,彼此互信互諒。尤其伍大哥對我們照顧有加,最香的白米飯都是大哥才煮的出來,救援也都是衝第一。致豪則是最佳的公關,只要在營地各國的登山隊就會來搭訕〈攀登心得交流〉。小泝則是吃苦耐勞的營地管理員,也是隊中的開心果。博政則是初生之犢。而我則多虧我的夥伴們照顧與包容,讓我受益匪淺,多麼榮幸自己是隊中的一員。
也要再次的感謝歐都納公司的贊助與鼓勵,我們仍不斷的在學習來自各方面的考驗與挑戰。更要感謝程副董,沒有您的支持台灣也就沒有現在的七頂峰成員。
我們會努力的去完成這項任務,讓我們有機會為台灣社會效勞與完整的回饋。也期許七頂峰可以為台灣登山歷史寫下精彩與豐富的一頁。
附註
特殊裝備
1. 雪橇
2. 雪鋸
3. 雪鏟
4. 熊掌鞋
5. 冰河裂隙探測棒
6. 雪崩探測器
7. 女用小便器〈可以站著尿尿喔〉
8. CMC小馬桶
9. 標示旗杆
10. 一顆堅定的心,及別忘了70歲的阿拉斯加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2 則留言:
你都說的太誇張了
第五營的帳棚裡哪有零下三十度啊!
我們量大概三四度而已
而且路也沒你說的那麼陡
太誇大了啦@@
呵呵!不知道大大是那一年攀登第拿里峰的呢?也把紀錄分享給大家,讓大家有更多的參考資訊,以後的人再去攀登也可以有更周全的準備啊!
畢竟山的氣候與地形並不是固定不變的,就算在同一年的同一個季節,也可能因為當地微型氣候的差異,一個暴風雪或冷氣團就可能讓氣溫發生上下三十度的變化。
以第拿里北緯63度的高緯度,加上第五營5300公尺的海拔,零下三十度應該不會是很誇張的溫度。
還是很歡迎大家針對七頂峰的攀登,提出更多的討論啊!畢竟這是相當難得的紀錄與過程。
張貼留言